近年来,脱口秀已经成为都市青年社交的新方式,打卡的新场所,缓解压力的新方式。在北京,走进酒吧、咖啡吧,看到Open Mai(一种免费或低价表演脱口秀演员实验性笑话的活动),在这里你会遇到各行各业的年轻人。著名学霸,快餐店品牌大使,核酸采样器,全职奶爸.他们有的在工作之余“吐槽”,有的则致力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脱口秀演员。
目前,脱口秀是年轻人情感的共鸣场,也是他们新的职业轨迹。为什么年轻人会爱上开麦?北京青年报记者带你走进线下开麦和新演员的故事。
开放式演出:观众不花30元就能近距离欣赏演出。
夜晚,高大的写字楼一片黑暗,咖啡吧橘黄色的灯光招牌在楼角独亮。房间里漆黑安静,在微弱的暖白光中,两名工作人员低声引导着来访者。狭窄的螺旋楼梯蜿蜒而下,灯光照亮了沿途橘黄色的墙壁,通向隐秘的热情与活力。
“放假第二天,见不到男朋友,就约女朋友看脱口秀,对吧?”那个戴着棒球帽,留着小卷发,戴着金属项链,穿着绿色毛衣的男孩蹦蹦跳跳的走上舞台,看着台下三十来个青年男女,女生约占三分之二。他忍不住打趣。随后,他提醒观众:“演出时,好笑就笑,不好笑就鼓掌。”这是北京一个著名脱口秀节目的开场。新演员试验了这个笑话,观众不用花30元就可以近距离欣赏一场表演。
这个绰号“队长”的21岁男孩赢得了当晚最多的笑声。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专业硕士。出乎观众意料的是,光环之下也有很多烦恼:在厕所“打滚”背单词、靠教高数追女生的同学被拒。
“队长”正在表演。
他的表演往往伴随着丰富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角色互换。说到自己喜欢的女生和其他男生亲密喂食的时候,他微微抬起头,张开嘴,模仿着女生可爱的表情和声音。另一方面,作为一个旁观者,他分析了自己的心态:鄙夷,羡慕,嫉妒。
演出的“爆炸”效果也与一次事故有关。在演出前的互动中,一名观众自称在“北京985”就读,并两次强调“是985,唉”,引起全场大笑。在表演的后半段,在一个完全无关的场景中,演员再次巧妙地提到观众在上学。这一次,回调(脱口秀经典表演技巧)把全场推向了高潮。
那天晚上的表演很有效果,几乎每个演员都成功地让观众笑了起来。但有时候,演员和观众不得不面对另一种情况。
9月下旬,在南锣鼓巷的一家酒吧,一个从事法律行业的女孩做了她的第一次脱口秀。她讲述了年轻人的职场困境,努力的工作被领导的亲信抢了功劳,于是自闭自残。本来她是想笑着逗逗的,但是一说话就哽咽了。
10月初,一个比较成熟的演员也在美术馆附近的文创公园突发状况。当她说到“家庭教育让我特别没有安全感”的时候,突然低头道歉:“哦,谢谢,对不起,对不起。”然后,她匆匆离开了现场,窗帘后面传来了哭声。
在这两个时刻,观众发出了令人鼓舞的掌声。
麦就像一个试验场,演员和观众都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。用一位观众的话来说,看开麦就像是在体验和参与脱口秀的果实成熟过程,帮助演员锻造真金。
双脱口秀《满才》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。
脱口秀演员:不甘于做不温不火的工作,学霸表示会在这一行“尽力而为”。
是很多有学历的脱口秀行业人士给自己定下的标签之一。很多观众熟知的演员都毕业于名校。哥伦比亚大学的胡兰,北京大学的李雪芹和伯德,北京科技大学的徐志胜,上海交通大学的庞博
主持人车是复旦大学的大四学生。同学出国读研,他选择了换轨,参加喜剧表演。他戏称自己为3354“一个在职大学生,全职脱口秀演员”。
车俊
车俊说,他从小就发现自己有某种喜剧天赋。典型特征之一就是——上课喜欢和别人说话。他善于迅速找到对方表情中的漏洞,这恰好符合喜剧的反逻辑特征。另一个天赋被发现了。英语课上,他在10分钟的课堂陈述中吐槽室友,引得同学哄堂大笑。老师对他说:“你有美国喜剧演员的气质。”
7月,生活在山西,留学上海的他来到北京,靠“硬碰硬”进入脱口秀行业,在网络平台买票,通过票务打听开麦的机会,尝试现场发言。从业余到新人再到签约演员,一般人需要半年、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能完成。他在两个月内完成了这件事。车俊把这归功于运气——,他在两场接近“轰炸场”的演出中,碰巧遇到了俱乐部老板。
或许积累和学习更重要。作为一名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,车洪钧对脱口秀有一个基本的潜在逻辑理解:一种解构的艺术,消解精英文化的意义。在实践中,他聆听了数百次知名演员的表演,熟悉了他们的风格和精彩的笑话,并了解了周其谟、瑞秋等的表演。聊天的时候。
103010截图
当他模仿完瑞秋关于他妈妈在牛仔裤上缝秋裤的故事后,记者漫不经心地说:“这就是温暖!”但他马上回应道:“我觉得很离谱,但没人讲过你的角度。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拿出手机,写下了《代沟——温暖》。他的微信文件传输助手的聊天框里有很多类似的记录。这是他的日常,将素材收集和段落创作融入生活。
至于选择成为脱口秀演员的名牌大学毕业生,他说,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求职的难度,与其做一些不温不火的工作,不如在脱口秀行业的上升期碰碰运气。“人的选择是自由多样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。是学校给了我选择的信心。就算这条路走不通,我相信我也会有自己的路。”
毕业生鸟脱口秀现场
脱口秀观众:从脱口秀中寻找情感共鸣,缓解工作生活压力。
无论是线上综艺还是线下公开秀,脱口秀大概都是捕捉社交情绪最好的地方之一。103010引领的社会热点话题有:996、内卷化、催婚、副业、朋克健康、外貌焦虑等等。
北青报记者在开麦现场听到了身边的“热点”:在以女性为主的护士职业群体中,护理专业的男生吐槽自己多次被小朋友叫“护士姐姐”;长痘痘的男生把自己的脸比作“充满乐趣”的饼干;工作场所的工人说,由于疾病的困扰,发际线正在后退.
103010截图
据《脱口秀大会第五季》了解,脱口秀节目的用户多为一二线城市的精英或新中产,年龄在25岁以上,65%以上拥有本科学历。他们生活、工作、社会生活压力大,需要发泄的出口,需要寻求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的支点。
喜欢看脱口秀的张女士已经在北京工作10多年了。她每天的日程都排满了工作、照顾孩子和运动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有时候觉得需要释放自己的情绪。“她一开始听相声,后来开始看《脱口秀大会》 《脱口秀营销白皮书》,有时候连续刷好几天。几年前她偶然看了线下演出,现在专注于线上演出。时间成本对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。网上的表演都经过了筛选和排练,展示了最精彩的部分,不喜欢的部分可以快进。
25岁的思佳去年加入了北京的一家国企。身处大城市,第一次进入职场,看脱口秀成了她缓解情绪的方式。
今年“十一”假期,当地朋友各有安排,思佳无人陪伴,甚至在小红书上浏览了“95后谁出来玩”的相关帖子,但最终还是决定一个人看脱口秀。
在咖啡吧的狭小空间里,和其他观众坐在一起,不时被舞台上的演员逗乐,让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。一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后,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,一些困扰你的事情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,“加油!明天又是新的一天。”
潮流档案
腾讯视频和笑果文化9月推出的《脱口秀营销白皮书》指出,2018年全国脱口秀俱乐部不到10家,截至今年5月,全国已超150家。
现在,你也许能在空旷的麦田里遇见各行各业的人。名校学霸、快餐店品牌大使、核酸采样器、全职奶爸、企业高管、创业公司老板……他们有的是下班后来吐槽,有的则是致力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脱口秀演员。
脱口秀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新的职业轨迹。1990年出生的安子在家乡洛阳卖保险,做直播。他去年来北京,白天在天猫超市做客服和便利店业务员,晚上开小麦试水段。96年出生的大三学生小雨,2019年在广州试着谈了一次开麦。冰冷的效果让她敢于在两年后重新开启脱口秀综艺节目。现在正面临秋招,打算报脱口秀训练营试一试。
北京青年报记者陈静
(编辑:kita)